查看原文
其他

追问BAT:人类未来与赚钱哪个更重要?【谈主说-9】

2014-11-20 谈主 科技杂谈

【摘要】在《星际穿越》中,同伴告诉库珀,现在你所代表的,应该考虑的,不再是你自己,而是人类这个种族整体。其实,要做这样的考虑,并不一定非得离开地球。




| 科 | 技 | 杂 | 谈 |

中国通信行业第一自媒体



文 / 谈主


  所有的问题,研究到最后,都会回到两个原点:一个是数学,一个是哲学。


  从来没有哪个时候,我们能够如此紧迫地感受到,我们的世界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进变——这里,说的不是那些高涨的油价房价,也不是老板越来越多的任务与考核,甚至不是APEC蓝的昙花一现,不是这片土地上如何对付老虎与苍蝇,不是大洋彼岸的奇蹄目动物将向何处奔驰。


  这里说的,只是这个世界本身。


  最近,有一件事情引起了非常多人的关注: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、商业太空飞行公司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·马斯克(ElonMusk)再一次表示了对“机器人杀人”的强烈警告。


  马斯克说,人工智能(AI)的发展将使机器人在不远的将来能够自主(“自主”这个词极为关键)决定屠杀人类,这将在5年,最多10年内发生。


  他的上一次警告,是在今年8月。而在此之前,大物理学家霍金等行业意见领袖也表示过类似担忧。


  为什么,这些行业大佬会在现在这个时点,如此郑重地提出这些警告?


  原因很简单,人类的科技进化已经逼近了那个质变的临界点。


  那个“奇点”。


  正如《奇点临近》一书中,那片池塘中每天增长一倍的浮萍,经过超过200万年(不同的学派对这个数字有不同观点,此处只是简单援引,不作定论)的积累,人类的科技发展速度正以爆炸式的速度,指数式地疯狂演进。


  其实最广为人知的,是机器智能(参照奇点大学创办人雷·库兹韦尔的说法,比较通俗的理解是处理能力与存储能力)增长的摩尔定律,即使考虑到工艺限制,这个定律可能已逼近极限瓶颈,依然影响了整个人类世界近50年之久,而在未来,将石墨烯等新材料实现纳米级工艺的突破后,这个定律或许还将继续延续生效。


  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们所感受到的世界变化,就会像是浮萍生长的最后阶段,开始变得越来越明显。


  从材料、制造到软件控制与分析处理;从无人汽车到太空汽球,从破译生命密码的基因测序到追寻宇宙真相的超弦理论,从发现产生质量的“上帝粒子”到创造越来越成熟的人工智能……就像电影《星际穿越》里的那句台词,我们每天都有新的东西被发现或发明出来。


  这正是奇点学说中,人工智能既将超越人类智慧,人类与机器融为一体实现“永生”之前的临界状态。


  当越来越多科技公司通过对大脑的仿生研究,开始在新的计算体系上突飞猛进,我们真的不知道,“奇点”是否会按照雷·库兹韦尔的预言时间如期到来。


  但即使我们对现在计算量估计过于乐观,甚至比真实情况低了1000倍,但只需要8年时间,这个误差就会被增长的指数填平——如果算多一点,低了100万倍,依然只需要15年,甚至即使是10亿倍,好吧,那也只需要21年。


  所以,那些过去我们在科学幻想中看到的场景,已经走出小说与银幕,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。


  现在困扰我们的,已经不再是如何去实现这一切,而是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:安全、伦理乃至更多。


  比如,机器是“性善”还是“性恶”……


  比如,人类会自我分裂,互相毁灭,还是一起走向“永生”……


  甚至于,我们如何面对过去的、未来的,甚至是平行空间的自己……


  这些看似遥远的问题,伴随马斯克和霍金的警告,已经真切地摆在人类面前。


  而且,这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抉择:


  按照奇点理论,“奇点”的到来将使人类实现真正的“永生”。


  但在更多的怀疑派人士看来,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更有可能是“彻底毁灭”。因为人工智能的可怕,要远远大于核战争、极端气候或其他威胁,因为即使遭遇再大的打击,人类都可以从几乎所有的其他灾难中保留元气,重新繁衍。但如果人工智能进化并着手消灭人类,人类将有可能被彻底灭绝。


  更重要的是,与以往不同,这一次不是科幻小说,人类的选择与结果无法从头再来。


  而在事实上,以机器智能成长为支撑,我们在更多领域的突破,也将逼近其他的“奇点”。


  比如人类基因的破译,可能加速人类的进化完善,但也将对整个社会体系带来的伦理与安全冲击;比如对高维空间的探索,可能让我们踏出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第一步,但也可能导致不可测的后果;比如对人机交互尤其是记忆的读取与转移,可能让人类走向永生,但也可能让人类社会的信任崩溃……


  面对这些问题,我们所需要的,不再是传统的哲学思辩,也不是单纯的技术思维,而是真正走到那个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,认真思索人类的未来。


  值得庆幸的是,在这方面,已经有思想者先行。


  比如奇点大学,在很多人眼中,这个由谷歌、美国宇航局(NASA)和多位科学家合作开办的新型大学,身上笼罩的光环更多是它的学员多么有名、多么有钱,对它的预期是“培养出下一个乔布斯”,但实际上,它的理念真正的着眼点,其实是为了培养在“奇点”之后,解决人类可能面临的重大挑战的人才。


  简单来说,就是未雨绸缪,为了不可测的未来,提前准备新时代的种子。


  但同样值得遗憾的是,在这样一个高度的视野,中国的业界与学界似乎相对行动迟缓,比如被视作中国科技企业领头羊的BAT,对外讲述最多,思考也最多的,至今仍然是用户、入口、市场份额,赚钱,赚更多的钱——而不是抬起头,仰望那片浩渺的星空。


  中国的领头羊们并不缺钱,他们缺什么?胸襟?想象力?还是责任感?


  我不知道。


  我只遗憾地看到,中国没有奇点大学。


  在这里,大家讨论最多的,还是新东方和蓝翔。


  在《星际穿越》中,当库珀驾驶飞船远离地球,同伴告诉他,现在你所代表的,应该考虑的,不再是你自己,而是人类这个种族整体。


  其实,要做这样的考虑,并不一定非得离开地球。




2013年度最佳IT原创自媒体

2014年度最佳新媒体人

国资委微公益行动联合发起人


| 新科技 | 睿思想 |

已入驻百度百家、腾讯新闻、搜狐新闻、今日头条、网易阅读
犀牛财经自媒体联盟(xinews)成员

欢迎争鸣 谢绝软文


转载授权、商务合作,联系微信号:sophie0306



—【菁英汇】—


| 探索 | 交流 | 协作 | 分享 |

点击下方 “阅读原文”,加入 “科技杂谈菁英汇”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